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1年06月0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六版:看长三角
2021年06月02日

皖北:打造长三角高质量承接产业转移优选地

编者按:建设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是安徽省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先手棋”。 2020年底,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安徽省相继印发《促进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实施方案》,加快构建皖北集群化、差异化产业承接平台。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覆盖淮北、亳州、宿州、蚌埠、阜阳、淮南六市以及滁州市定远、凤阳、明光和六安市霍邱四县(市)。记者深入一线进行了专题采访。

5月28日,安徽金百合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工人正在自动轮椅车间工作。该公司位于明光市经开区,由南京金百合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腾笼换鸟”落户该市。目前公司产品主要出口美国、德国、日本等68个国家和地区。

 

淮北:承接转移“铝”建功

走进濉溪经济开发区,由江苏南通亚光电子有限公司投资建立的安徽亚明铝业科技有限公司偌大的车间里几乎看不到工人,只靠几台显示屏和几个操控人员,就可以实现自动化生产。该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铝电解电容器用电极箔生产制造的高科技企业,产品应用范围广泛,包括充电器、节能光源、电动汽车等领域。“公司计划分两期建设40条电极箔设备,年产1500万平方米电极箔产品,年产值约45000万元。”该公司负责人说。

安徽力慕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一捆捆薄如蝉翼的铝箔呈现在人们面前,宛如艺术品一般。“我们所生产的动力电池箔质量优、性能好,在全国处于第一方阵。”公司董事长梁稳向记者介绍。

铝基新材料产业是濉溪经济开发区三大主导产业之一。近年来,该园区围绕打造铝产业“千亿板块”,形成了以再生铝、铝型材、铝板带箔精加工为主导,新能源、航空航天、轨道交通装备、军工装备、汽摩配等产业延深集群。“园区汇聚了70多家上下游铝基企业,具备年加工各类铝材100万吨能力,拥有安徽省唯一一家省级铝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濉溪经济开发区负责人介绍。

作为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6+2+N”产业承接平台之一的濉溪经济开发区,高质量规划园区“十四五”发展目标,全力打造承接产业转移的新高地。去年以来,濉溪经济开发区大手笔开启安徽中德(濉溪)国际合作铝基产业园建设。中德产业园是省、淮北市重点工程,濉溪县专门成立中德产业园建设指挥部,按照“顶层设计、统一规划、分类实施、同步推进”原则全力推进,为实现铝基产业“千亿板块”提供重大支撑。

 

宿州:“云”端实现新跨越

日前,记者来到位于宿州高新区的华瑞赛维(宿州)科技有限公司,只见技术人员正在进行5G信号检测。“这套设备在全球总共只有三台,只要输入对应代码即可进行全球卫星定位测试。”公司负责人说。

华瑞赛维(宿州)科技有限公司是工信部信通院和法国必维集团的合资企业,去年6月落户宿州高新区,当年9月投入运营。目前,该公司一期项目已配备12个检测室,重点为华为、联想等终端厂商,高通、三星半导体等通信芯片厂商以及无线通信模块厂商、手机设计重要客户提供检测认证服务。

据悉,该公司计划投资10亿元,拟在宿州重点建设安徽省唯一的国际化检验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打造全球一流的“5G+工业互联网+车联网+卫星导航+卫星互联网”检测认证服务的国际标准示范基地,吸引更多的5G通信终端及物联网、车联网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公司落户。

近年来,宿州市高位承接云计算、大数据、智能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突出集聚发展,先后引进华为、腾讯、京东、阿里等科技巨头,1600余家云计算、大数据及智能制造相关企业落地生根,形成了长三角区域最具特色的云计算中心、安徽省云计算产业集聚发展基地。该市全面深化与长三角区域高校、院所、孵化机构和重点企业战略合作,构建“研发结果技术熟化—产业孵化—企业对接—产业生成”完整机制以及与沪苏浙高端产业配套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

今年,宿州市突出应用引领,将数字技术运用在产业转型、民生服务、社会治理等领域,着力实现产业结构优质化、数字治理高效化、智慧生活惠民化,让全社会享受更多“数字红利”。

 

阜阳:精心筑巢好引“凤”

近日,记者在阜阳煤基新材料产业园内看到,杭摩科技新材料(阜阳)有限公司年产30万吨高性能酚醛树脂、36万吨甲醛项目施工正酣。“一期主体工程已完工,预计下月可实现12万吨甲醛和11万吨酚醛树脂试生产。”杭摩科技新材料(阜阳)有限公司董事长沈晓音告诉记者。

阜阳煤基新材料产业园是安徽着力打造的全省五个特色化工园区(集聚区)之一。去年以来,阜阳市着力强化面向沪苏浙地区招商引资,越来越多的投资规模大、产业关联度高、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项目向阜阳集聚。

“项目一期有望在明年10月全部投产,届时,年销售收入可达37亿元。”沈晓音说,看好阜阳发展前景,一期项目投产后,企业将适时启动总投资20亿元的二期项目。

统计显示,去年,阜阳市在建总投资2000万元以上长三角地区招商引资项目400个,占全市市外投资项目的30%;到位资金378.5亿元,占全市到位资金的31.4%。今年一季度,全市在建长三角地区招商引资项目213个,占比34.7%;到位资金117.8亿元,占比35%。这些项目不仅为阜阳市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也进一步为阜阳在更深层次、更广领域参与长三角产业分工提供了有效抓手。

阜阳市发改委负责同志介绍,阜阳市将打造好阜合产业园区(阜阳经开区)省级试验区、7个省级开发区和11个“接您回家创业园”承接平台,掀起“双招双引”攻势,全力推进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实现新突破,更加主动融入长三角产业链。

 

淮南:煤城抢滩大数据

5月28日,淮南高新区产业园二期全面封顶,记者走进项目建设工地,工程车辆往来穿梭,标准化厂房拔地而起。除了二期项目,高新区的科技信息产业园、双创综合服务中心二三期、云谷大数据产业园等一个个创新平台项目建设也在快速推进。

淮南市全面提升高新区功能集成、要素集聚、用地集约、产业集群水平,全力打造承接高地。高新区管委会负责人李群表示,淮南高新区将重点培育和发展大数据产业集群,延伸先进装备制造等产业链条。

淮南市充分利用支持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24条”政策措施,制定了《支持省际产业合作园区建设若干政策措施》《推进省际产业合作园区建设工作方案》。淮南高新区入选首批18个省际产业合作园区,设立了10亿元的安徽云谷大数据投资基金,支持大数据企业发展;建立了全方位直通企业的招商引资工作机制,招商引资到位资金额110亿元、省外项目资金额50亿元。

全球顶尖的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研究机构华大基因落地淮南大数据基地,投资2.6亿元建设农业组学大数据项目;阿里巴巴云上数字经济产业园项目洽谈取得实质进展;淮南大数据基地与上海莘庄工业园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迈出关键一步,大数据年底可实现产值100亿元。

摘自《安徽日报》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