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1年06月0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二版:综合新闻
2021年06月01日

不抽群众一根烟 发挥余热献爱心

——记岳阳街道荣乐社区离休干部毛鹏

□记者  张小小

“从来没有抽过群众一根烟,也没有白吃过群众的一顿饭。”今年92岁高龄的离休干部毛鹏回忆起往昔与群众打交道的经历,觉得内心坦荡荡。1949年他参加渡江战役来到了松江,并在这里扎根。革命年代,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将国家、群众利益放于个人、家庭之前;离休后他不忘初心,积极参加所在岳阳街道荣乐社区的各项活动,为年轻人树立党员先锋模范。多年来,他和他的家庭分别获得“松江区优秀离休干部”“上海市五好文明家庭”等荣誉,所在楼道获评街道“五星文明楼组”等优秀称号。

平生只抽过半支烟

毛鹏唯一抽过的半支烟,是在1949年横渡长江时与战友共享的。初春时节乍暖还寒,他们不分昼夜,深一脚浅一脚地蹚在冰冷江水中,大家累到随时可以睡着。有人分了一支烟给大家提神,他接过来抽了几口。“就这么半根,从此以后,一直到现在都没有再抽过烟。”毛鹏说。

毛鹏不抽烟,既是因为不喜欢烟味,也是为了提醒自己,革命路上要始终保持清醒。1977年底,他来到新五公社担任党委书记,同事之间、群众来访都有发烟习惯,但他从来不接,去群众家走访到了饭点,也从不坐下吃一口。有一次,有个工作人员借他的名义要求带条鱼回公社,那人立刻遭到质问:“毛书记的为人我们都了解,什么时候假公济私过,肯定不是他的意思。”这个谎言当众被戳穿。毛鹏说:“那时候家家户户都吃不饱,作为党员干部是为人民服务的,绝不能有占便宜的思想。”

只字不言儿子上前线

1979年,毛鹏唯一的儿子赴越南前线参加战役,但他从不在人前谈论儿子的事,只把对儿子的思念寄托在每日读报上。有天他终于从报纸上读到了前方部队凯旋的消息,可是苦等多日依然没有儿子的音讯。直到半个月后上级发现了他的煎熬神色,问起他,他才和盘托出。随后,他向前方部队发出电报,收到了儿子安然无恙并且荣立三等功的回音,这时他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潸然泪下。

待儿子回到松江,曾有朋友邀约他到各地演讲汇报。毛鹏一一拒绝了这些邀请,在他看来,共产党员保家卫国是责任、是使命,能够平安归来是幸运的,接下去的生活应该继续思考如何践行自己的初心。毛鹏的儿子也同父亲想在一起,一直保持着低调作风。他们有一个朴素的观点:只要牢记入党时的誓言,无论在什么岗位工作都可以发光发亮。

率先垂范邻里互助

从区教育系统离休后,毛鹏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执着,对孩子们的关爱如同有惯性一般。在没有围墙的社会学校里,他积极参与关于社区青少年的各类活动,关注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保护青少年合法权益、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扮演了“教育后代的辅导员”角色。虽然年龄大了、听力差了、视力弱了,但他一直没有放弃学习,常年订阅各种报刊杂志20多种,每天必看“新闻报道”“焦点访谈”“海峡两岸”等电视栏目。

1月2日是毛鹏的生日,十几年来,他坚持做到把自己的生日定为“捐赠爱心日”。今年新年的第一个工作日,荣乐居委会如期收到了汇聚着暖意的新年礼物——18份米和油。“寒潮连续不断,我拿了这些物资过来,希望能帮到社区的邻里街坊。”毛鹏的女儿带着物资来到居委会,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陈君英代表社区进行了登记接收。陈君英告诉记者:“从社区爱心超市开张起,毛老就主动捐赠,不论是现金还是油米等生活物资,他的爱心捐赠已经成为社区每年开年的暖心礼物,激励着我们青年干部不忘初心、为民服务。”毛鹏常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因为共产党,我们才能过上现在的好日子。饮水思源不忘本,要永远牢记党的恩情。”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