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分钟手法复位“制服”耳朵里的“小石头”
“恶心难受,心慌胸闷,不敢睁眼,一睁眼所有的东西都在转,整个人站都站不住……”前几天,25岁的孙女士被家人用轮椅推至泗泾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后,医生只花了3分钟,她的眩晕感明显缓解。据了解,让孙女士吃尽了苦头的罪魁祸首竟是位于其耳内的“小石头”,也就是耳石症。
“当天凌晨5时左右就感觉不对劲了,一直断断续续地持续到早上八九点钟。”孙女士说,一开始以为是最近没有休息好,到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后才知道是耳石症所致。事实上,这次耳石脱落引起的眩晕确实与没休息好有关。“患者过来的时候,双目紧闭,血压、血糖、心律等生命体征都在正常范围内,也没有外伤史、心血管病史、疾病遗传史。”接诊全科医生石磊初步判断为耳石症,进一步检查后发现,病变部位确实位于患者右侧内耳的后半规管。经过手法复位治疗,3分钟后,患者的眩晕症状便好了大半。
什么是耳石症?石磊先介绍了耳朵的结构,耳朵分为外耳、中耳、内耳,内耳又由耳蜗和前庭组成,耳蜗管听力,前庭管平衡。如果耳蜗出了问题,听力就会下降,甚至可能出现耳聋;倘若前庭出了问题,就会发生眩晕。正常情况下,碳酸钙结晶状的耳石附着于耳石膜上,当耳石碎片从耳石膜脱落,在内耳内淋巴液体里“居无定所”,随着人体头部扭动,耳石碎片就会随着内淋巴液的流动而运动,刺激半规管毛细胞,这就导致了眩晕,同时还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
“耳石症又叫良性阵发性位置眩晕。”石磊介绍,这种阵发性疾病是良性的,只要在三维轴向耳石复位系统辅助下进行耳石复位治疗,眩晕就能很快缓解。需要留意的是,一旦头晕目眩,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是神经性疾病,但有些眩晕其实是耳部毛病引发的,耳石症导致的头晕目眩就很典型。头部外伤、长时间保持固定姿势、颈部来回转动、过度劳累等都是诱发耳石症的重要原因。
过去,耳石症发病多以中老年患者为主,如今也出现了年轻化趋势。对此,石磊分析,现代社会,年轻人工作压力大、作息不规律加上经常低头玩手机等都容易引发耳石症。起床、躺下、床上翻身、弯腰、低头或抬头等动作过急过猛,也可能诱发耳石症。
据石磊介绍,耳石症在临床上约占所有眩晕疾病的20%至50%,尽管治疗并不困难,但临床误诊率相对较高。这不仅是因为眩晕病非常常见,更由于引起眩晕的原因也极其复杂,包括高血压和低血糖等全身情况异常,内耳因素如梅尼埃综合征等,以及脑内因素如脑供血不足、脑梗塞、脑肿瘤等,甚至还包括一些颈椎退行性改变等都会引发眩晕。比如,颈椎病患者、神经内科患者的眩晕表现与耳石症引起的眩晕往往极其相似,看病治疗是一个医患互动、相互配合的过程,如果患者对自己的症状描述不清,很有可能导致医生兜兜转转很久才能找到真正的症结所在。
如何预防耳石症?石磊建议,平时喜欢长期低头工作或娱乐的人,要适时站起来活动,避免过度疲劳,忌饮浓茶、咖啡或酒类等刺激性饮料和食物,做好预防。如果是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或者骨质疏松等全身性疾病导致的耳石症,就要从根本上控制或治疗慢性病。如果是体质问题,可以考虑中医调理。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