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州推出培育高技能人才八项举措
打造高质量发展“硬核力量”
常州市委、市政府聚焦创新第一资源,率先出台《常州市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推出八项举措,进一步健全技能人才政策、引育、评价、竞赛、实训、教育、待遇、荣誉等“八项体系”,加快培育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新时代常州产业工人队伍,奋力推动常州智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常州站在“十四五”发展新蓝图的起点,技能人才任务书已经绘就:2025年全市技能人才总量达到130万人以上;每万名劳动者中高技能人才1400人以上。
持之以恒把技能人才打造成为常州“最硬核力量”,营造创新“生态圈”出实招。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上发力,建设宏大的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高素质劳动大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常州研究院由常州市总工会和常州工学院联合组建,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整合政府、企业、高等院校等资源,研究落实产业工人思想引领、建功立业、素质提升、地位提高、队伍壮大等改革措施,不断推出具有决策影响力与社会公信力的高质量研究成果,努力打造成立足常州、辐射全省、面向全国的高端智库,为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贡献常州智慧。
制定《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常州产业工人队伍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案》,持续深化理论武装和理想信念教育,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企业、进车间、进班组,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激发广大企业和产业工人为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建功立业。突出产教融合,打造“技能人才摇篮”。
以创建国家级产教融合试点城市为契机,率先召开苏锡常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打造高质量发展样板常州推进会,在44家单位和企业展开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试点,其中13家企业入选省级产教融合企业培育库,入选企业数居全省第一;新增44个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总数达到78个,位居全省前列。突出赋能行动,提高技术技能水平。出台《常州市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实施意见》,持续推广职工技术创新专项集体合同,实施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十百千万工程”,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2020年,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惠及技术工人40万人次,拨付职业技能提升专账资金2亿多元,完成职业技能鉴定(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取证6.7万人次,其中高技能人才1.6万人次;在全国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上,获得2枚金牌2枚银牌2枚铜牌和8个优胜奖,获奖数位居江苏第一。突出普惠工程,服务保障职工群众。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扩大创保贷覆盖面,全面助力小微企业恢复生产和产业工人创业就业,2020年发放创保贷款1793笔,金额2.25亿元,近五年来累计工会贷款4899笔,贷款总额超6亿元;抓好“互联网+”普惠性服务,打通服务职工“最后一公里”,以普惠“零距离”、服务“全天候”为目标,做到服务职工时时在线,切实使广大产业工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进一步增强。
摘自《新华日报》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