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带领师生寻找幸福的“引路人”
——记上海市特级教师、区教育学院德研室主任王洪明
行走杏坛30余年,上海市特级教师王洪明一直都在为师生寻找幸福。作为区教育学院德研室主任,他带领团队积极开展全区德育工作的研究、培训和指导,长期致力于班主任工作研究,为提升班主任的幸福指数而不断探索。“班主任的职业幸福之路在于变革班级生活,在班主任岗位上提升工作满意度,在自身专业成长中追寻生命意义感,在班级生活中实现职业幸福感。”王洪明说。
为师生带来幸福感
自2000年起,王洪明担任区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员工作,作为上海市普教系统6名高级学校心理咨询师之一,他和同事们积极推进全区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每个月开展教研活动,通过课程、活动、咨询、辅导加强生命教育,引导学校重视心理健康工作。有的学校心理教师比较年轻,缺乏经验,王洪明便经常走进学校,与这些心理老师面对面交流,增加对他们的培训和指导,为学生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有人说,心理咨询师就像一个垃圾桶,来访学生、家长、老师的烦恼和痛苦等“垃圾”都会倒给心理咨询师,但王洪明却甘之如饴,因为他看到了一个又一个重新站起来的孩子:有的孩子离家出走后回家了;有的孩子中考正常发挥,升入了区示范性高中;有的内心变得强大了,离开家过上了集体宿舍的生活……每当看到来访者重新绽放的幸福笑容,他也体验到了职业幸福感。
引领班主任寻找幸福
王洪明曾担任过近10年的班主任,在他看来,班主任不仅是班级管理者,更是班级引领者,是中小学生的人生导师,他一直倡导做幸福的班主任,过去20多年,他一直致力于研究班主任工作。
2009年,王洪明组建了教育心理课堂教学研究室,以全区20名班主任作为样本,开展“积极心理学:理念与行动”的实践研究,发掘班主任的幸福真谛。2014年,“积极心理学:理念与行动”入选上海市32个中小学(幼儿园)中青年骨干教师团队发展计划之一。
2019年,王洪明被评为上海市第四期双名工程37名“高峰计划”人员之一,成为上海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全市仅10个,其中8个工作室在大学、医院,松江仅一个)。他带领松江及黄浦、虹口等区的20多名心理辅导教师开展积极心理学理念与行动研究,开展班主任心理辅导的课题研究和实践项目,将积极心理学理念运用于班主任心理辅导工作之中,开发完成《儿童品德发展与学习》教师培训课程等。
目前,松江全区有2000多名班主任,他们中很多是年轻人,工作中会遇到很多困惑。王洪明就曾经遇到一名班主任向他求教:班里一个孩子不肯吃饭,会把每天的午饭倒掉,班主任开始通过“盯”的方式希望来“管”住孩子的吃饭问题,但毫无效果。王洪明给这个班主任支招,变管为疏,先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再进行行为指导,班主任尝试后果然有效。
为了帮助班主任更好地开展工作,王洪明带领团队编写了《班主任与班级辅导》一书,通过18个发生在松江的案例来剖析班主任工作中的常见问题,提出对策,深受班主任的欢迎。除了为班主任管理工作支招外,王洪明和团队还每年开展班主任心理辅导培训班,通过专题培训为班主任心理健康保驾护航,提升班主任对学生成长的引领能力。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