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燕子衔春来
梁永刚
乡谚说:“燕子来,要发财。”老人言:“燕子来做窝,家里有好运。”在我小时候,母亲常对我说,燕子是报春鸟、吉祥鸟,生性喜欢与人做伴,但燕子是不会随便在哪家筑窝的,它在哪家垒窝就预示着哪家会幸福安康,你这小子可不要伤害它们。或许是尊重母亲对燕子这份特殊的偏爱,抑或是出于对母亲严厉惩罚的惧怕,我捅过马蜂窝,掏过麻雀蛋,却始终没有招惹过住在我家堂屋房梁上的燕子。冬去春来,年复一年,一家人总是乐于让燕子堂而皇之地在堂屋梁上衔泥垒窝,生儿育女。每到春暖花开杨柳吐翠的季节,燕子就会衔着暖融融的春风,从遥远的南方飞到我家落户。此时,低矮破旧的三间老屋伸开温暖的双臂,热情地接纳这些阔别已久的小生灵,任凭它们来回穿梭呢喃。
昔日的乡间,农家的屋门大白天都是开着的,即使下地劳作,门上大多不落锁,即便锁门,也不忘给燕子留下出入的缝隙。燕子是庄稼人的亲密伙伴,也是大人对小孩进行孝亲敬老教育的生动素材,一家老小在屋内吃饭,有时父母抬头望见头顶正在给黄口小燕喂食的老燕,总会触景生情,发一番感叹,念叨着养家糊口的艰难,教育子女不要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
初中毕业后我考上了一所师范学校,其间阅读了大量的文学书籍,渐渐地对燕子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相传燕子于春天北来,秋天南归,因此很多诗人都把它当做春天的象征加以美化和歌颂。如“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丰丰韵韵”,“鸟啼芳树丫,燕衔黄柳花”,南宋词人史达祖更是以燕子为词,在《双双燕·咏燕》中写到:“还相雕梁藻井,又软语商量不定。飘然快拂花梢,翠尾分开红影。”春天逝去,诗人伤感无限,于是有了欧阳修“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的慨叹,有了乔吉“燕藏春衔向谁家,莺老羞寻伴,风寒懒报衙,啼煞饥鸦”的凄惶。燕子素以雌雄相伴,飞则相随,以此而成为爱情的象征,“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燕尔新婚,如兄如弟”“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正是因为燕子的这种成双成对,才引起了有情人寄情于燕、渴望比翼双飞的思念,于是有了“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的惆怅嫉妒,有了“罗幔轻寒,燕子双飞去”的孤苦凄冷,有了“月儿初上鹅黄柳,燕子先归翡翠楼”的失意冷落,有了“花开望远行,玉减伤春事,东风草堂飞燕子”的留恋企盼。
燕声呢喃春意浓。作为报春的信使,燕子衔来了缤纷的春天,传递了温暖的信息。然而,不知从何时起,在城市的天空上却再也看不到燕子的身影,听不到呢喃的燕语。或许,燕子更喜欢乡间的篱园瓦舍,喜欢和母亲一样淳朴善良的庄稼人,只有那里才是它们宜居的温馨家园。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